3月12日,微信安全团队发布《微信个人帐号发布违禁品信息及欺诈行为打击公告》,将2021年以来对微信个人帐号发布违禁品信息及实施欺诈行为开展的专项治理进行了公示。
公民在互联网上售卖违禁品,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可能违反了《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同时根据《腾讯微信软件许可及服务协议》、《微信个人帐号使用规范》等相关规定,个人帐号不得发布、展示、传播的各类违禁品售卖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烟、电子烟、催情迷药、低俗色情、外挂、代孕、个人隐私信息、非法保健品、医疗器械等。 2021年1月截止3月,在核实用户投诉证据后,微信团队共计对4362个发布违禁品售卖信息的微信帐号进行了梯度处罚;对1570个发布违禁品售卖信息的微信群进行封禁处罚。
但是否只要在朋友圈展示了“医疗器械”相关信息就算是违规行为呢?
也不尽然! 根据微信发布的新版个人账号使用规范了解到,其牵涉医疗器械的字眼如下图,意在表达“ 未取得法定许可证件或牌照,未获得在先行政许可,未符合监管部门的要求,不得展示医疗器械产品的推广内容 ”,并非“只要展示医疗器械就犯法”,强调合规。
医疗器械“清网”行动全面落地
除了微信朋友圈,随着“互联网+药品流通”模式高速发展,通过互联网购买医疗器械的消费习惯逐步走向家庭。
近年来,药监部门不断创新监管方式,加强医疗器械网络销售监督管理,确保网络销售医疗器械质量安全。去年4月,国家药监局就发布了《2020年医疗器械“清网行动”工作方案》,方案要求坚持“线上”与“线下”联动,加大医疗器械网络交易监测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同时要求地方各级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大医疗器械网络销售监测和处置力度,对网络监测、舆情监测、投诉举报等途径发现的违法违规线索要及时开展调查处置。